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灯”与“电”相携相伴

——四川自贡彩灯文化品牌与国家电网品牌跨世纪的时代记忆

缪静 邹未 周艳

 

2019年元宵夜,故宫宫灯再次被点亮,这是时隔200年后紫禁城再挂宫灯,也是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在夜间被“电”亮。在万众瞩目的同时,“故宫宫灯自贡造”的话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而在“南国灯城”自贡,正在举行的2019“第25届恐龙灯会”春节黄金周共接待中外观众34万人次,自贡彩灯文化正依托坚强的电能保障走出一条“灯”与“电”相携相伴、共赢发展之路。自贡这座被彩灯照亮800年的城市,从上世纪以“电”为能源开始为彩灯文化赋予了更多意义,为“灯城”自贡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

这一天,热爱收藏、亲历过自贡往届灯会保电的收藏发烧友——赵隆,曾在30年前自贡灯会赴外第一展北海灯会中保电的自贡电力工人——王甸森,受早年单位制作灯组影响退休后创业办厂的科技达人——孙传伦,三位老人讲诉起那些年“灯”与“电”的传奇故事,跨世纪的三段记忆,成为时代留痕最真实的记录。

 

 

记忆之一:

难忘“用电户口簿”

“卡脖子”年代迎来灯会起步

对收藏乐此不疲的国网自贡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赵隆,将电力领域的各种物件、票证当成宝贝,尽其所能,收入囊中。一块留存已久的电表开户表户头牌,看似不起眼,却打开了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几十户人合用一个开户表,每个月抄表算电费,那种场面现在想起都头皮发麻。”作为电力职工的一员,赵隆讲述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电“卡脖子”时期电网薄弱的难忘记忆。

记忆一:1、赵龙收藏的电表开户表户头牌.JPG

解放初,自贡各项事业百业待兴,电力工业则处在一穷二百的阶段。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力成为了当时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为拉闸限电叫苦不迭,农民因为电价太高,而重新燃起了煤油灯。盼电苦,办电难,用电贵,折腾着老百姓的心。

由于电网薄弱,配网线路少,输电线路型号小,变压器数量少,低压导线和下户线所带来的用电限制就更不用说了。那个年代,只能在一个开户表下设置安装几十个“表内表”,形成总表和分表的形式。如果总表与分表之间有“用电差”,则需由“表内表”用户分摊,导致抄表收费时纠纷不断。“有时候有的地方甚至每度电的电费会比电业局的电费高出一倍以上!”赵隆说,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进,电器“三大件”陆续进入千家万户,所以许多用户希望直接对电业局开户缴费。

但是,直接对电业局开户缴费并不容易。找熟人、跑关系,折腾许久也许仍旧无法单独登记开户。因此,在当时看来,赵隆手中这块红色的电表开户表户头牌,是何等的珍贵。

记忆一:2、电力卡脖子时代的开户红牌牌.jpg

据悉,1974年4月至12月,自贡电力部门曾放开电表开户办理工作,一时间出现爆满现象。半年多时间内,自贡地区电表开户数从曾经的几千户,上升到上万户。不得已之下,电力部门只得临时采取了“封号”措施。紧接着的开户安装工作就持续了大半年。

伴随着用电需求的激增和电力事业的发展,自贡灯会也迎来了真正的起步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贡造”传统工艺彩灯,不仅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展露了自贡智慧。不过,那时的电力不太充足,灯组还无法追求“高大上”和“新奇特”,主要以传统工艺彩灯见长。

资料记载,1978年,自贡灯会的核心展区彩灯公园最初仅以两台320千伏安的变压器支撑供电,1983年和1985年均有台数增加。到目前,已添至7台,每台的变电容量均达到500千伏安,持续努力为历届灯会的举办提供用电保障。

 记忆一:3、八十年代初期的川南首座220千伏变电站开关场——高层布置特色的向家岭变电站.jpg


记忆之二:

自贡灯会首次外展“吸睛”

一线电工随展保电见证盛况

电,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千禧之初,自贡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1998年,位于沿滩区境内的500千伏洪沟变电站建成投运,它不仅是自贡地区的重要电源点,更成为500千伏川渝电网和“川电东送”通道的枢纽,标志着四川电网跨入超高压输电时代。20年历程,洪沟变电站累计安全操作达27.5万余次,成为四川超高压电网发展的一个缩影,承载了一大批电网新技术应用探索,见证了四川500千伏电网非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image.png

在电网建设不断提速的同时,正是自贡灯会向外输出,在全国落地生根并走向海外的重要时期。自贡灯会所代表的自贡本土文化,通过“灯”与“电”相携相伴、相辅相成,不断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国网自贡供电公司退休职工王甸森就是当年曾参与邓小平北海观灯保电任务的一线电工。作为自贡灯会首次赴外展出的参与者、保障者,已是75岁的王老掀开回忆,历历在目。

image.png

“我是专门去负责用电负荷测算的,做协调用电方面的工作。”1988年5月,时年45岁的王甸森来到“北海龙灯会”的举办地北京市北海公园,与北海公园电工组取得联络,全程参与了参展全部灯组的用电负荷测算以及安装事宜等对接工作。全心投入工作的王甸森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也将自贡灯会首次外展的盛况尽收眼底,切身感受到了自贡灯会深受北京市民喜爱。

那一年,自贡灯会应邀去北京,在北海公园举办“北海龙灯会”,展出效果好,灯会在北京一炮打响,北京市民人人称道灯会。6月1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杨尚昆、宋平、邓颖超等出席中央首长灯会专场观灯,给予很高的评价。自贡灯会由此声名远扬,邀请者络绎不绝,自贡灯会迅速发展为自贡的一大产业。

而作为自贡灯会发展的一线见证者,1984至1998期间,王甸森一直担当灯会里雷打不动的“驻灯会联络员”,负责工程预算、工程款结算、负荷测算与调整、灯组布局、工作联系等具体工作,是每年灯会中最先进场,最后出场的人。就这样与灯会结缘,王甸森一直干到了退休。

image.png

为适应灯文化发展的步伐,自贡紧锣密鼓成立了市政府领导下的常设机构“灯贸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全市的对内对外灯展活动及灯展中的经贸活动,统筹所有与灯展有关的联络、决策、实施工作。从此,自贡市灯贸管理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自贡灯贸会对外展出团”,北上京城,南下广州,移师中原,三进江苏,转战九江、鞍山、长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灯展每到一地,便刮起炽热的灯会旋风,自贡灯会在国内外已声名鹊起,先后接到国内外数十个地区和城市的邀请,数次赴国内外展出。

 

记忆之三:

灯会与电网相携相伴

创新时代精神永存续

冬日暖阳中,板仓工业园区一座厂房的中央,水池里的物理试验仪随着水流转动,哗哗作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各式各样的音乐机器人。层层叠叠的线材、看不懂的工具配件、无数多电子元件……眼前看起来让人千头万绪的厂房,却是自贡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从这里走出的机器人,戴着“四川名牌”的头衔,早已声名远播,成为自贡乃至全川人民的骄傲。

75岁的孙传伦,是这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技术总监。少有人知道,孙传伦在55岁的退休之年办厂创业,骨子里是受到自贡灯会的深刻影响。 

image.png

“现在做这些事,都源于自贡灯会,一切都是以制灯为根基的。” 孙传伦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己尝试做了一个当时国内比较缺乏的地阻表,送到北京参加创新技术展览。这次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兴趣,也让他有机会代表单位川南供电公司(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前身)参与到灯会的灯组制作中。

“第一次的遥控军舰,后来的孔雀开屏,再后来的电动小恐龙。灯会里慢慢有了动感灯组。”在当时企业、单位参与制灯的背景下,孙传伦成为单位制灯团队中的一员。团队首创的仿真恐龙模型和自动化模型,垫定了自贡灯会动感灯组的技术基础。

image.png

正是如此,爱动手爱动脑的孙传伦萌发了开公司的想法。直到退休之年,带给无数自贡“70后”、“80后”童年美好记忆的仿真恐龙模型,续写了孙传伦花甲创业,跨界发展的“神话”。现在,孙传伦的科技公司已是全国三大科技展馆展品供应商之一,为中国科技馆、广东科技馆、四川科技馆等全国数十家科技展馆制作科技科普展品。

在自贡,和孙老一样有着类似经历的创业实例并不鲜见。放眼看去,灯与电相携相伴,孕育了一个巨大的彩灯产业,受到世界瞩目。

几十年间,自贡灯会还从耗能实现了节能,用电技术保障更加完备,安全系数日趋提升。从过去的人工值守到现如今自动化装置运用下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切换、从架空线到电缆全部下地、从台式变压器到箱式变压器、从白炽灯到LED灯的全面使用……作为灯会的直接能源支撑,自贡电网的全方位发展无时无刻不与自贡灯会的发展创新紧密相联。

image.png

可喜的是,得益于自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彩灯产业的兴盛,2018年6月,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进会在杭州举行,自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同年底,自贡积极开拓创新,在当地高校成立彩灯学院,成为中国彩灯研发高地和中国彩灯非遗传承人才培育基地。近年来,自贡彩灯足迹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际市场份额高达90%。截至2018年,基地内先后有28家(次)企业和10个项目被评为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累计入选数列四川省第一,文化出口额从2011年的264万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145万美元,年均增长近69%。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自贡彩灯已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战略品牌。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