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从亭子间到日内瓦——上海电力的国际标准之路

【概要】

从一片空白到论文达到国际水平,第一代上海电力人从建国伊始奋斗到了改革开放。从技术论文被认可接纳再到制定国际标准被出版发布,新一代上海电力人又奋斗了三十多年。建国70年,是一段星火战斗到团队发力的过程,是一则不断走出去开眼看世界到有足够自信把别人请进来的华丽蜕变。

【主要内容】

2018年1月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对于时任上海电科院电源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的苏磊而言,却是不平常的一天。

当把一本31页、有着挺括边角和硬质手感的册子拿到手的一刻,苏磊感受到其沉甸甸的重量。册子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序,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以爽朗感。位于左上方的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术标准)赋予了其身份,正中间的Power transformers - Part 23:DC magnetic bias suppression devices(《电力变压器—第23部分: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向读者预示了其中的内容,而位于册子左上角的IEC——世界三大标准组织之一国际电工委员会的Logo则是其分量的来源。

这是IEC发布的首项关于直流偏磁抑制装置的标准,也是国家电网系统内,首个由省级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立项并颁布实施的IEC技术标准。这本册子,凝聚了当时还是专业工程师的苏磊和他的同事们满打满算3年的心血。而从上海电业管理局中心试验所(国网上海电科院的初创所名)于1954年的成立之日算起,为了这一天,近3代上海电力人,前赴后继奋斗了一个甲子有余。

IEC60076-23 直流偏磁抑制技术.jpg

打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国人就有着向世界学习,进而赶上世界步伐的强烈渴望。翻阅院志史海,透过油墨,老一代电力人的一股拳拳赤子之心,穿越时光,扑面而来,力达千钧。

陈安乐,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代电力科研人员。陈安乐生于1933年的旧社会,1956年从浙江大学发电厂电力网专业毕业后,分配来到上海电业中心试验所。根据组织安排,从强电跨到弱电,从事远动工作。所谓远动技术,用现在的用语,可理解为一套进行遥测、遥讯、遥控、遥调的装置。有了该技术,就好比在远隔两地的发电厂、变电站与调度所之间建立了连接,运维人员可随时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是电力系统的“千里眼、顺风耳”。

当时的中国,百业待兴。始发于国外20年代的远动技术,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对面国内一片空白,甚至连中文教材都找不到一本的窘境,陈安乐一方面是利用大学时学的俄文,尽可能地收集苏联老大哥的相关教材。一反面,他在工作之余,参加业余科技日语班的学习,并利用一切间隙时间,自学英语。在编写了几百张英文卡片,参加了整整两年的日语学习班之后,陈安乐达到了能阅读俄、日、英三国外文技术资料和科技书刊的水平。1982年,他生前撰写的《远动概念定义》一文经由一次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学术讨论会,被推荐至IEC,并被IEC认定具有国际水平,进而分送至各成员国。然而,就在同年11月,陈安乐因脑溢血晕倒在了单位,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9岁。为了新中国鞠躬尽瘁的陈安乐就差一点,遗憾地未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被国际同行所认可。陈安乐在工作岗位上燃烧自我二十五年,拉平了我国电力远动技术同国外三十年的差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硬挺的腰杆。这是也我国第一代科研工作者共有的精神和风骨。

陈安乐工作照(黑白) .jpg

而老一代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品质,被新一代的80后们继承并且发扬了。

“在中国,仅上海就有±800kV复奉、±500kV林枫、葛南、宜华四个直流落点。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上海电力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在设计、选型、试验、生产及维护等方面的经验。为此,我们向工作组提案,由中国牵头,编制IEC直流偏磁抑制装置相关标准。”谈起技术骨干郑旭于2014年10月在IEC东京年会上首次提出该标准的编制意向,苏磊依旧心潮澎湃。

2015年10月,苏磊和同事魏本刚在已任工作组组长郑旭的带领下,第一次踏上了北欧的土地,来到IEC总部日内瓦所在国瑞典,开启了长达三年的IEC标准编制之旅。

苏磊们的第一站是南部小镇波拉斯(Boras)。这个低调无名的城市,有着绝对硬核的实力。这里是瑞典SP(瑞典国家资质实验室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由于行程紧张,在经历了20小时的长途飞行后,他们来不及调整时差,便拖着行李赶赴会场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作为一名熏陶在中国传统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苏磊深知一鼓作气的道理。在会议上,他甩开了舟车劳顿之感,精神抖擞地向工作组汇报了早已烂熟于胸的上海在直流偏磁领域10多年的工作成果。详实的论据深深吸引了旁听参会的IEC TC14当值主席英国人Paul Jarman,使其当即表示英国也愿意加入标准工作组。

“Paul主席的加入,让我们在后续对IEC标准编制的规则、格式要求、进度把控以及语法表达等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喝水不忘挖井人,当问起苏磊当年标准编制过程中的关键点时,他几乎没有谈困难,倒是对遇到过的帮助心怀感恩。

在赢得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工作组在后续两年中持续发力,不断辗转瑞典、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召开并参加国际会议6次。把每一次参会,都视作是宣传中国直流偏磁评估和治理领域成绩的契机。三年中,各类电子邮件、国际电话往来50余次,收集整理各国意见100余条,反复确认沟通技术细节及其国际适用性。在修订标准草稿10多版后,最终形成投票稿,并在2017年11月一次投票通过,赞成率超过85%。

陈安乐如在世,2018年他也正好是跨过85岁。冥冥之中,似有天定。如在天有灵,看到自己的后辈们接过了自己的薪火,并在世界学术中心发声进言、建章立制,再回想起自己在上海徐家汇的一间亭子间里就着昏暗的电灯火、忍受着寒冬酷暑埋头卷牍的场景,想必也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吧。

《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有一段话,“邂逅伟大的历史节点固然幸运,但更重要的是参与。”身为新一代电力人,苏磊们是努力的,同时,相比于前辈们,他们也是幸运的。出生在80年代的他们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下,在职业黄金期享受到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所释放的红利,他们奋斗着的幸福人生与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征程同频共振。如今,他们可以飞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加入到最前沿的学术研讨和国际标准制定中。巴黎、米兰、法兰克福、柏林、哥本哈根、雅典、布达佩斯、布鲁塞尔、釜山、格拉斯哥、波拉斯、拉普莱纳-圣德尼、巴登,这些或是印证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名城、或是籍籍无名却山清水秀的旅游小镇,遍布了他们的足迹。直流偏磁、电力储能、电缆技术、中性点接地电阻、GIS现场试验,电力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可见到他们活跃着的龙的传人的身影。

从越来越多的走出去,我们也在尝试着转变身份,不断向世界发出邀请。

2018年5月16至18日,上海电力首次作为东道主,承办了IEC TC14(变压器专委会)中性点接地电阻通用设计要求与测试标准工作组会议。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土耳其、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行业专家,齐聚上海电科院,就IEC相关标准中的电阻温度系数确定、特殊试方法、抗腐蚀材料选取等内容展开交流与探讨。上海电力也借着地主之谊,向国际同行展示了这几年来在城市配电网建设中的相关成果与经验。作为该次会议的主要促成人,上海电力员工辛亮的成长可以说为全公司的青年树立了一个榜样。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经由上海电科院、国标委推荐在2017年8月成为IEC TC14 正式成员,到2018年1月赴布达佩斯参加中性点小电阻技术标准编制,并于是年5月,通过她主动协调和争取,成功说服工作组将会议主办地安排在上海。伴随着上海电力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百花齐放、全面繁荣,是辛亮等青年员工的优质发展、迅速成长。

image.png

2018年11月,上海再次以东道主的身份,召开标准国际化战略之IEC TC20(电缆专委会)电缆前沿技术创新论坛。论坛邀请到了IEC电缆标准工作组召集人、IEEE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电缆专家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博士分享电缆行业国际最新动态。来自全国各省电科院、设计院、高校、行业协会的近九十位专家学者共襄此次盛会。“电缆导体的一个发展大方向是超导电缆。目前最长的已投运商业超导电缆线路在德国埃森(Essen)。高温超导电缆已发展成为国际热点,在12个国家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20多个相关项目。”安德斯博士的这段阐述还在耳畔,翌年2月,从上海电力传来消息,我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在上海启动。同德国的那一条电压10千伏、长度1公里的不同的是,中国上海的这一条高温超导电缆,电压等级35千伏,长1.15公里。


2019年10月中下旬,IEC第83届大会将在上海召开。25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共计3000余名专家学者,将在10天的会期中,齐聚上海,共商标准世界之未来,为人类发展贡献和平的力量。可以想见,届时,在金秋十月的黄浦江畔、世博中心,必将见证又一代中国电力人的飒爽英姿。

(严石)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