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参与国际市场合作竞争,通过标准升级促进品牌增效
从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翱翔,到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扬帆远航;从新材料、新技术乘风出海,到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大国重器展示硬核科技,国货潮牌上演百花齐放,彰显出中国品牌更为强大的活力和自信。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品牌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也需要一批质量过硬、美誉度高、值得信赖的品牌作为支撑。2023年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到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推动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品牌培育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我国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48个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品牌500强”。中国品牌着力出新出彩,在从“爆红”迈向“长红”的路上不懈前行。
创新驱动的底色,成就中国品牌从跟跑到领跑。近年来,我国领军企业勇挑重担,持续投入,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研发落地一批国际领先的工程设备,应用推广多项解决了世界级难题的工程方案。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世界首台25MW级风电主轴轴承、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质量为本的追求,让高品质成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提高质量、打响品牌,不仅需要供给侧创造更高标准、更高性能的产品,还需要获得需求侧的信任和喜爱,才能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高效率价值交换。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6%,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只有以匠心铸精品、以质量树品牌,才能让品牌成为引领消费升级、激发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
开放共享的胸怀,让我国品牌更好链接全球、惠及世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够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品牌的认同。2023年,由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组成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近年来,一批企业深入调研,对接国际需求,不断扩大“朋友圈”,在积极推进产品与服务“走出去”的同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应用,通过自身实践,为世界经济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品牌力量。
监管保护不缺位,营造了推动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优秀品牌的产生离不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有关部门优化监管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让优质的产品、优秀的品牌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支持企业在合理范围内积极维权,助力一批优质品牌经过“大浪淘沙”脱颖而出。
十年树企业,百年树品牌。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推动中国品牌厚植文化底蕴,引领发展潮流,加快走向世界。继续依靠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竞争,通过标准的提档升级促进质量提升、品牌增效,合力建好品牌宣传的推广载体,中国品牌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李和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您可与本网联系,本网站将积极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理。
手机号未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