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刘广伟:我为什么提出34菜系学说?

刘广伟:我为什么提出34菜系学说?

2018-08-31 21:11:45   来源:中国国家品牌网
责编  /  董航
摘要:

菜系的背后,是品牌经济的巨大空间

 

近日,中国烹饪界颇引人关注,关于“34个菜系划分体系”的理论在网络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这一体系正是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他看来,中国菜肴博大精深,传统的“八大菜系”已经不能全面地体现中餐全貌。而34-3菜系划分,即按照现行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覆盖全面,边界清晰。该菜系划分明确了菜系、流派、门派三级体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这样的划分,可以把3万个中餐代表产品一个不落地联系起来,彰显当代中餐的全貌。本期,我们专访了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聆听34-3菜系划分背后的故事。

中国国家品牌网:研究食学多年后,如何评价中国烹饪?

刘广伟:我对中国烹饪的认知,归纳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职业阶段,是我的专业;二是从非国粹到国粹、从第五到第一国粹的转变过程;三是两大优势的理解过程。接下来我将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

我年轻的时候是学烹饪的,中国烹饪于我而言,首先是一份职业,是要学习的内容。之后随着成长和认知的变化,我逐渐感觉烹饪是一种文化,尤其是中国烹饪,有着浓郁的东方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国粹——武术、京剧、书画、和中医药,曾经我并没有意识到美食也可以称得上是国粹。后来随着我对食学的研究,我认为烹饪应该也归属其中,是第五大国粹。我写过类似文章,发表过类似观点。直至后来,我发现只是单纯说第五大国粹,并不足以表达出其文化内涵,因为烹饪应该是第一国粹,在此,我将用三个论点来阐释——

第一,烹饪的传播量是最大的。国粹相当于一个人身上的优点,自己说不算,外人说才行,而中餐就得到了来自全世界客人的投票。以一个数据来说明:国外有30万家中餐厅,这些餐厅不是政府发文件开的,也不全是职业厨师、经理人开的,大部分是业余选手,是会计师、律师、教授为了获得更多财富而开,也可以理解为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他们的餐厅大多处于盈利的状态,并不是因为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中餐的内涵、技术体系、口味、产品独特性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所以说,中餐是第一国粹。

VCG211100337060.jpg

第二,中餐产品的容量、体量是最大的。京剧没有这么多段子,武术的套路也没有这么多,中医的配方也没有这么丰富。这些传统的东西,都不如中餐的菜谱容量大,如果全面看中餐菜谱容量,至少有3万款。

第三,中餐的体验感很好。在欣赏、在消费过程中,中餐带给人的体验非常好,美感也很强。并且不分男女老幼,是每一个人都能感知的。相比而言,武术、中药、京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我发现了这三点之后,写了文章《中餐是第一国粹》,在我心中,中餐就是第一国粹。如果问我中餐有什么特点?我的回答是两个:多样性和养生性。这是其他餐饮难以匹敌的。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餐饮都有符号,只有姓“餐”的,才是饮食文化的佼佼者,欧洲有7个,分别是法餐、意大利餐、西班牙餐,和德餐等。亚洲有7个,中餐、日餐、韩餐、泰餐、越餐、印餐。美洲南部有墨西哥餐。澳洲基本没有,非洲不明显。但在全球姓“餐”的国度里,当属中餐的这两大优势最为明显。

实际上,34-3菜系划分的本质,就是解读中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中国国家品牌网:为何菜系之争会存在并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刘广伟:菜系之争由来已久,至少半个世纪。目前八大菜系、四大菜系是找不到理论根据的,从形成上来看,是一些文化人对中国饮食风格的一个普遍认知,而且更偏重的是文化认知,不是产品的体系。这种认知也有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先是四大、八大,后来又有十六大之说,只是最后的十六大菜系没有形成影响。

关于菜系最早的认知,是三大流域孕育了四大菜系,黄河流域的鲁菜,长江上游的川菜,中下游的湘菜,以及珠江流域的粤菜。但还在我读书期间的八大菜系是:京鲁川粤苏闽湘皖,现在的普遍认知中把“浙”替代了“京”。其实这八个之间并不存在争议。那么,争在哪里?在于谁要当第九?前段时间,辽宁、陕西、河南等大约有五、六个地区都要争这个第九。

此外,还有一个争议,在于八大菜系并不全面,有人提出十大,还有人提出十六大,这只是因为某个出版社在出版菜谱的时候,出版了16个省份的。所以菜系之争在于,有人认为不要提八大,有人认为不要提四大,互相觉得太笼统或者太细致。

中国国家品牌网: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而且知名度较高,提出34-3菜系划分的原因?

刘广伟:都说中国菜系博大精深,如何博大,如何精深?四大菜系也好,八大菜系也罢,真的能概括中餐的精髓吗?我发现其中有明显不足——

一是边界模糊。鲁菜的鲁,不是今天山东省缩写的鲁菜,而是2000年前行政区中齐鲁的鲁,很宽泛。有人说黄河下游、东三省也算鲁菜,这样一来,边界就十分模糊;同样的,徽菜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徽应该是当年徽州的徽,而不是现在的安徽省。

二是空白太多。不能全面概括全中国的烹饪产品。中国烹饪,绝对不止这八个,比如陕西、河南、山西这些地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西安13朝古都,这样一个悠久历史的发源地,一定离不开饮食,一定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新疆、内蒙古,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省级行政区,将近70年的历史,也有人生存,也有地域饮食文化,却都没有名分。

三是深度不够。其实在菜系下面,差异化、产品多样性很多。比如山东,胶东和济南就有很大区别,物产不同、饮食不同、烹饪不同。这些差异需要更细致的划分,才能够展现中餐的深远。

另外,八大菜系是从文化角度上的认知,只是文人和美食家的一种表述,不是从科学、系统、产品的角度认知,所以造成了混乱。在过去大家的传统认知上,好像八大菜系不能变。其实八大的言外之意还有“小”,还有被忽略的空白,只是没有人将其当作一个学科和体系去认知罢了。

中国国家品牌网:无论是四大还是八大菜系,在划分上都存在不足。那么中国菜34-3体系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刘广伟:首先,34-3的着眼点是对中国烹饪产品的整体认知,从技术角度、科学角度的认知,不是局限在文化角度的认知。力求全面、科学、准确地去认知中国3万多个产品的特点和差异性。34个省级行政区域空间的划分,是对产品特色的分类,是对产品差异性的认知。同时是对中国烹饪多样性的解答。这是34-3与传统四大和八大菜系划分最本质的区别。

按照菜系、门派、流派进行划分。第一是省级行政区,优点是形式稳定,边界清晰,政府可以发力;第二是地貌,地貌决定物产,物产决定饮食和烹饪的风格。第三是技术,在同样的空间内,产品的差异性是靠技术来体现的,而技术背后则是门派。

7.jpg

中国地貌的多样性是全球第一的,而地貌的多样性也带来食物的多样性。所以这次划分的流派,实际上只是一个大的地貌的划分,在这里面还有很多支流,以及小的地貌特征。但此次研究仍没有非常深入,换句话说,还有若干个小的地貌特征和支流有待考察。第三级划分标准是技术,是厨艺特征,比较明显的表达就是厨师师门,每一派对同样的产品有不同表现。所以34-3体系除了34个菜系,还分了3个层级,用3个不同的标准来定义。归根结底,目的就是准确地表达中国烹饪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菜系34个,门派91个,流派500个。这是34-3核心理论的依据。

中国国家品牌网:如何突出34个菜系的重点?

刘广伟:34个菜系有长有短,并没有刻意排序。曾经的八大菜系,说的是国内里八个大菜系,如今的34个菜系,里面依然可以有八个或是十大。可以按照世界知名、国内知名、省域知名来排序,比如世界知名,川菜肯定排第一;但欧洲的江浙菜知名度更高。如果把菜系的概念扩大,在同时考虑餐和饮的情况下,鲁菜也不在话下,因为有青岛啤酒。然而,我们并不强调熟大熟小,通俗来说:我们是34个兄弟,兄弟里有长幼,有高矮,但并不能落下任何一个。

东三省有很明显的地貌,而东北菜也算是一个菜系。但这样划分,在实践中并不合理,因为政府不易发力,边界也不清晰。因此,三个层级用三个标准来划分,相互并不矛盾。

第一层级为什么要以省级行政区来划分?因为这个是稳定的,边界清晰的,有政府力量依托。。

第二层级为什么按照地貌来分?分级最科学的就是依照地貌,因为地貌决定物产,物产决定风格。但其中仍有不足,就是边界不清晰,如今只区分到大的地貌,对于小的地貌差异性、流派支流,还需要深入研究。这是34-3菜系仍然可以延伸的地方。

第三层级为什么用技术、门派划分?由此可以找出产品的差异性。同样的物产空间是如何划分的?靠的是技术。技术如何体现?门派,因为门派具有明显的技术风格。

中国国家品牌网:这个体系的价值在哪里?

刘广伟:价值很大,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一是首次把中餐3万个产品集群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梳理,让每一款菜都能归宗,一个不落。虽然这只是一个框架。但有了框架,就有了体系建设。

二是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餐饮行业工作中,以及美食家的认知中,该菜系让大家思路更加清晰,避免了菜系之争、避免了无谓的理论上的混淆和困惑,能够非常清晰地为自己所在的菜系、流派、门派工作,对餐饮行业和餐饮人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导;从教育方面,能够便于学生、从事行业的新人更清晰、便捷地认知中华厨艺。

三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当属中餐文化最博大精深,但对博大和精深,缺乏专业的表达和阐释、对从业者和消费者都没有清晰的交代。34-3的建设,有利于青年人认知烹饪产品体系,能够充分揭示中国烹饪博大精深的缘由;同样,这样的梳理,对于外国人认知中国饮食文化也更有帮助,更加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邃!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便于烹饪文化自身的传播和发展。

另外,34个菜系的提出,我还有一个更具实践意义的想法:我认为34个菜系,同时也是34个公共品牌。什么是公共品牌?比如兰州拉面是个品牌,是社会传播品牌,不归属于某个企业所有;也有政府所有的,比如五常大米,归黑龙江省政府所有,很多地理标志性产品都是归政府所有。我认为,34个菜系的划分,不仅可以提炼出34个公共品牌,而且可以将内涵进行拓宽。也就是说,34个公共品牌不仅自身是产品,还包括了省域内的烹饪产品。烹饪产品也和地貌、饮食风格有关联的,一桌宴席,少不了倒茶喝酒,而餐桌上能够呈现的,广义上都是菜系品牌的产品。这一点对于建设公共品牌有巨大价值,可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目前,食物在省域中大约占比40%。因此,这个价值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说“东北菜系”、“淮阳菜系”,并不利于政府发力。

8.png

当然,34-3只是我食学研究的一项内容,对人类烹饪学的认知提供一些参考。要想全面认识中国的产品,仅仅从空间维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时间的维度、结构的维度、食材的维度等十几个维度来认知,才能更全面地建立起这套理论体系。

中国国家品牌网:34-3体系为中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它的指导下,是否生成可以落地的项目?

刘广伟:有的。东方美食研究院和中国国家品牌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34菜系品牌推广委员会”,专门研究公共品牌的特征、性质和作用,对34个菜系的标准进行梳理和制定,专门为34个品牌提供研究、支持、服务、海外的传播。我们暂且可以分为世界知名、国内知名、和地域知名。

促进会的成立,希望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共同体、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能够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成为民族复兴的一大抓手。因为34个品牌不仅受到全世界欢迎,更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所以我们不仅提出34个菜系的划分理论,同时要打造这34个品牌,希望能够因此展示中国文化。

这34个品牌,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是34张闪闪发光的名片。希望各个省域政府、民间、社团能够共同把这34张名片擦得更亮。和高铁等硬件品牌不同,这种有历史根基的文化品牌最能打动人心,能被世界接受,能为中国食产业的正循环以及13亿人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您可与本网联系,本网站将积极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理。

发表评论
分享
收藏
评论

精选评论 0

暂无更多评论~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