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户端

中品天下

中国国家品牌网官方公众号

中国国家品牌网是我国品牌领域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中国品牌百强档案】中国中车:穿行世界的“中国符号”

【中国品牌百强档案】中国中车:穿行世界的“中国符号”

2018-08-06 18:27:09   来源:中国国家品牌网
责编  /  张蕾
摘要: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英文简称缩写“CRRC”)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2015年6月8日,中国中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总部设在北京。

2018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主办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中国中车以1776.71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首届“中国品牌百强榜”第九位。

5.jpg

品牌信息

 

品牌名称:中国中车

公司名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CRRC Corporation Limited  

总部地点:中国北京

成立时间:2015年6月1日  

经营范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公司性质:中央企业

年营业额:2110亿元 (2017年)

标志释义:中国之心,中国创造;“中”与“车”的巧妙融合;四通八达;窗口、聚焦;融合、对称均衡。

品牌价值:1776.71亿元 (2018年)

9.jpg

发展历程

 

1881年,中国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诞生。

1949年,铁道部厂务局成立。

1966年,铁道部工厂总局成立。

1975年,铁道部工业总局成立。

1986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成立。

2000年,中车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分立组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归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监管。

2007年12月27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6月26日,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中国南车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9年,中国北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中国北车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4年12月30日,南车北车发布重组公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双方拟定中文名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

2015年3月6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告称,合并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准。

2015年6月1日,南北车合并收官。中国南车1日晚间公告,由于公司与中国北车A、H股合并均已实施完成,据方案,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公司名称,变更后公司名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

2015年9月28日,据国资委网站消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重组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9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历时将近一年的南北车重组工程圆满竣工。

 

代表性产品与服务

 

1. 铁路装备业务

铁路装备业务主要包括:(1)机车业务;(2)动车组和客车业务;(3)货车业务;(4)轨道工程机械业务。

把握国内外铁路运输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铁路运输装备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研制,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平台,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不断满足铁路先进适用和智能绿色安全发展要求。进服务化转型,铁路装备业务实现稳定增长。

2.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包括:(1)城市轨道车辆;(2)城轨工程总包;(3)其他工程总包。

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平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抓住城镇化建设发展机遇,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磁悬浮列车、跨座单轨、悬挂单轨、无人驾驶地铁等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相继实现新突破;积极拓展新业务,发挥装备制造、业务组合、产融结合等综合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和商业服务模式创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总包、城轨车辆机电总包等业务获得市场订单能力不断增强,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速发展。

11.jpg 

3. 新产业业务

新产业业务主要包括:(1)通用机电业务;(2)新兴产业业务。

按照“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行业领先”原则,强化资源配置,加快新产业发展。通用机电

业务,以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增强系统集成能力为重点,完善产业链,巩固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优势,促进主要产品技术升级。

4. 现代服务业务

现代服务业务主要包括:(1)金融类业务;(2)物流、贸易类业务;(3)其他业务。

以金融、类金融和物流服务为重点,加强内部金融服务,以融促产,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积极探索“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业务,稳步推进“数字化中车”建设;积极稳妥开展现代物流贸易,以强化集中采购为基础,加快“中车购”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务稳步发展。

5. 国际业务

把握“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出口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美欧等海外高端市场不断取得新突破,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成为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第一单,高铁成为落实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实施“走出去”的典范。持续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美国波士顿基地生产的橙线地铁车辆成功下线,芝加哥基地本地化建设进展顺利,相继获得巴基斯坦机车、沙特地铁等维保订单,斩获马来西亚 42 列无人驾驶城轨车辆机电总包,出口形式实现产品+技术+服务等组合输出能力日益增强,设在德国、英国、美国等海外研发中心对海外研发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

 

国际化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中车的高歌猛进,“中车制造”已经遍及全球 102 个国家和地区,换而言之,全球 83% 拥有铁路的国家都运行中车的产品。以占据中国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40%以上份额的中车长客为例,该公司产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泰国、沙特、伊朗、新加坡、埃塞俄比亚等20多个国家,出口车数量累计超8000辆,出口创汇超80亿美元。

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水平日益提升。截至目前,中车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发中心(含筹建)。

中国中车牢牢把握住“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机遇,海外市场不断取得新突破,各类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全面出口,出口产品覆盖全球 104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实现了从中低端走向高端转变,出口市场实现从亚非拉传统市场到欧美澳高端市场转变,出口形式从单一产品到产品、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多种形式组合,出口理念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进去”、品牌“走上去”转变。海外业务布局不断加速,马来西亚制造中心成为东盟地区经贸合作的亮点和“一带一路”示范基地,美国波士顿制造基地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铁车辆成功下线,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成为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第一单,高铁成为落实国家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的典范。中国中车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2017 年获得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中国主权级”评价,刷新了中国制造业国际评级的最高评价。

 

经营业绩


中国中车3月29日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2110亿元,同比下降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4.35%。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股息人民币1.50元,股息率1.53%。

7.png

8.jpg

 

百强价值

 

5月9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评选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在上海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依照品牌价值发布中国品牌前100排名。

该品牌百强榜,是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有关权威单位和专家进行评价和发布。主要面向我国具有产业优势、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较高、品牌建设基础比较好、品牌评价条件成熟的相关行业。本次品牌榜的发布是2018“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打造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上榜的“中国品牌”将首次以群像的形式在海内外主流媒体集体亮相。

作为中国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性品牌,中国中车在本次百强榜评选中,以1776.71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九位。

6.png

 

品牌解析

 

品质是制造业的基石,更是中国中车发展的基础。中车始终坚守“高端高质”的理念,以好的品质创造好的品牌,努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从“装备供应商”向“综合价值创造者”转变。

自主化的技术创新是中车发展的主线和灵魂。依靠自主创新,中国中车搭建了国际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制造与产品三大平台,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铁路货车、城市轨道车辆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已经全面达到并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化是中国中车发展的另一大主题。在改革开放“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中车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在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带向了全世界,从而赢得了全球的认可和赞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您可与本网联系,本网站将积极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理。

发表评论
分享
收藏
评论

精选评论 0

暂无更多评论~
© 2017-2020 中国国家品牌网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498号-2